近年来,中国游客个性旅游的出境游模式倒逼旅游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旅游服务业需要在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集约化上下功夫,在给游客提供更满意体验的同时充分控制成本。这是出境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
中国游客改变出境旅游方式、注重个性化体验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等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与假期的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作为带动消费增长的长期动力,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中国游客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促使他们选择高品质的服务。而节假日的增加,也赋予中国游客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深度体验。
二是科技的进步。大数据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游客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航空、酒店、景点等必要信息和服务评价。同时,交通的便利与签证环境的改善也大大降低了个人或小团体独立出行的难度。
三是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度的提高。随着中国与各国交流日益紧密,固有的文化隔阂逐渐消除,中国游客的心理障碍也随之消解。如今,在出境游览时,中国游客有意愿也有勇气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是中国游客个人素质的提升。随着国民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游客的外语水平不断提升,旅游经验日益丰富,旅游模式也更加成熟。他们不再盲目购物血拼、跟风打卡知名景点,而是选择更多地与当地人交流,体验不同文化。